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Universiti Putra Malaysia,简称UPM)坐落于马来西亚雪兰莪州沙登地区,距首都吉隆坡仅25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网络发达。校园占地约1200公顷,绿荫环绕,环境清幽,拥有马来西亚最广阔的绿色校园之美誉,其完善的生态系统甚至包含了一片热带雨林和一座农场,为学生提供了独特的学习与研究环境。
UPM的历史可追溯至1931年成立的农业学校,1971年与马来亚大学农业系合并成立马来西亚农业大学,后于1997年更名为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以纪念马来西亚民族主义先驱拿督博特拉。历经九十余年的发展,UPM已从一所纯粹的农业学院演变为一所领先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大学由16个学院、12个研究中心和2个学校组成,提供涵盖各个知识领域的课程。
大学由校长(Chancellor)和副校长(Vice-Chancellor)领导,现任校长为马来西亚雪兰莪州苏丹沙拉夫丁·伊德里斯·沙殿下,副校长为莫哈末罗苏里·卡玛鲁丁教授。UPM拥有众多在各自领域享有盛誉的学者,例如在热带农业、生物技术、环境科学等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研究人员。其学术成果丰硕,尤其在农业与林业、石油工程、会计与金融等学科领域享有国际声誉,研究成果常发表于高影响力的国际期刊。
UPM培养了众多杰出校友,遍布政界、商界和学术界。知名校友包括马来西亚前高等教育部长拿督斯里依德利斯朱索、著名企业家丹斯里阿里芬·赛义德等。大学致力于通过高质量的教学、研究及创新活动,为国家乃至全球培养具有竞争力的人才。
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的核心特色与优势植根于其深厚的农业传统,并成功拓展为一座综合性研究强校。其最显著的优势体现在农业与林业领域,长期位居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前列,彰显了其在该领域的全球领导力。这一优势得益于其庞大的实验农场、先进的研究中心以及与国内外农业产业的紧密联系,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和前沿的研究课题。
作为一所研究密集型大学,UPM高度重视创新与研发。大学拥有多个国家级和校级研究中心,如高级热带农业研究所(IPTA)、生物合成与可持续加工研究所(BioSP),专注于生物技术、环境科学、食品科学、工程科技等关键领域的研究。这些研究中心配备了顶尖的实验室设施,吸引了大量研究经费,并促成了众多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专利和学术出版物。
UPM在专业设置上注重与行业需求接轨,其商科、工程、计算机科学、教育学和健康科学等学科同样实力雄厚,课程获得国内外专业机构的认证,确保了毕业生具备高度的就业竞争力。大学推行“寓教于研”的模式,鼓励本科生参与研究项目,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国际化是UPM的另一大战略重点。大学与全球众多知名学府建立了合作关系,提供学生交换、双学位项目及联合研究计划。校园内活跃的国际社区和多元文化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平台。
此外,UPM独一无二的校园环境是其无可比拟的优势。广阔葱郁的校园不仅是学习的理想场所,其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活体实验室”,用于进行环境、生态和农业相关的研究。完善的校内设施,包括现代化的教学大楼、体育综合设施、医疗中心和住宿学院系统,共同构成了一个支持学生全面发展的生态系统。